在饱受美以轰炸,被西方“耍”得实在没招了,伊朗将求助目光投向了中俄。
日前,伊朗驻华大使阿卜杜勒雷扎·拉赫马尼·法兹里,在第13届世界和平论坛期间公开点名中俄“求保护”。他表示:伊朗认为,中国和俄罗斯能够促使美国遵守国际法,并阻止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新的打击。
【伊朗驻华大使】
这番话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伊朗内部的动向:倚靠西方的路线走不下去了,伊朗不再寄希望于与美国达成协议,准备全面“向东转”。
过去这些年,伊朗多次尝试与西方缓和关系,特别是在2015年达成的“伊核协议”后,伊朗一度对改善与美欧关系抱有希望。然而,这一切在特朗普上台后被彻底推翻。2018年,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,重启对伊制裁,把伊朗经济打得几乎崩盘。
这一次特朗普重新上台之后,更是对伊朗“重拳出击”,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围堵,而且还直接“动了手”,瞄准伊朗重要地下核设施实施轰炸。虽然不久前特朗普声称自己已“成功促成以色列与伊朗达成永久停火协议”,但这个“永久”听上去似乎并不可靠。
英国媒体《经济学人》杂志就明确表示:特朗普的说法“太过天真”。要知道过去30年间,全球签署了大概2200多项停火协议,其中大约三分之一都最终破裂,而中东的履约率更是低得可怜。更何况,美国以色列方面出尔反尔的事例数不胜数。
在这种情况下,伊朗不得不面对现实:美国嘴上的承诺,靠不住;与其继续押注西方和华盛顿,还不如把目光转向东方。
这一次伊朗驻华大使直接表示,希望中俄来出手阻止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攻击,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外交辞令,更是一种“战略警示”。
【特朗普称已促成伊以停火协议】
不得不说,伊朗的这一步算得很精明。我们都知道,中俄都是安理会五常之一,在联合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,而且两国都与美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摩擦,能在重大国际场合为伊朗发声,阻止美国以所谓“正义”之名实施军事打击,进而对美国形成安全层面的威慑。
另外,伊朗当前饱受美国经济制裁的困扰,如果能有中俄在其背后“撑腰”,伊朗的石油也就不愁卖不出去了,而且与中俄做生意还能绕开美元的结算体系,伊朗经济也算找到了一条“活路“。
说白了,伊朗是想通过“抱中俄大腿”,为自己树立一个在方方面面都能起到作用的“保护伞”。但伊朗必须意识到一个事实:中俄可不是伊朗的“保镖”。
客观来说,中俄与伊朗在当前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而且中国也一直在联合国等国际多边平台上为伊朗发声,反对美以对伊朗动武。另外经济上,中俄25年合作计划也在持续生效,尤其是在能源和基建方面,中伊的合作项目不在少数。
或许正是这些给了伊朗一种中方可以做“保护伞”的错觉,以至于让伊朗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:中俄伊三者并不是军事同盟,中俄也没有义务为伊朗“出头”或“背锅”。
而且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基本原则,一直很非常明确:不搞干涉,不拉帮结派,强调政治解决争端,倡导和平发展。我们可以提供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平台、方案和建议,但绝不会把自己“变成当事方”。
【中方多次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上为伊朗“伸张正义”】
更直白点说:伊朗所期待的那种“深度军事干预”以及“带队对抗美国”,并不是中国要走的“路”,也不是我们愿意承担的风险。中国没有想做它国“保护伞”的想法,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地区和平与稳定,而不是卷入无止境的冲突泥潭。
至于俄罗斯方面,虽然也有拉拢伊朗站队的意向,但也不可能不顾代价地为伊朗“两肋插刀”。毕竟,俄乌冲突已让莫斯科背负了巨大的战略和经济成本,它更希望中东成为“棋盘”,而不是新的“战场”。
对于伊朗来说,中俄可以是伙伴、是支点、是合作对象,但不是伊朗的“挡箭牌”。
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全球秩序深度调整的时代,任何一个地区强国,要想真正站稳脚跟,都必须靠自己。哪怕是中国,也是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自主发展、制度自信和战略耐力之后,才逐渐拥有了今天的国际话语权。
在当下这个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中,中方的角色始终是“稳定器”而不是挑衅者。我们希望中东和平,也愿意帮助更多国家在新的国际格局中找到方向。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彼此平等、独立,谁不能指望靠谁“罩着”过日子。
伊朗如果老想着靠别人当保护伞,而不是靠自己稳住阵脚,那今天的困境还会在明天重演。说到底,一个国家的安全,靠的不是别人的庇护,而是自己的底气。
凯狮优配-凯狮优配官网-太原炒股配资-配资优秀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